摘菌大婶

书农一枚

现在谈论现在

自为的超越是通过时间实现的,正是在时间中,我的“可能”才在世界的地平线上出现,所以萨特在第二章中开始探讨时间,其中对“现在”的解析是最精彩的部分。

此篇结合三维时间的现象学(过去、现在和将来)再谈现在。

过去很好理解:过去就是已经成为自在的自为,就是本质。我们说“盖棺定论”,就是说直到一个人死去,他完全滑入他的过去,他的本质才得以确定。

在谈论过去的章节中,萨特俏皮地调侃了痛苦。我们过去的痛苦其实已经僵化为自在,但它还用自为的虚假外表来纠缠我们,心理学家的错误就在于强调心理状态而忽视自为。

现在是面对…的在场,是一种显现,这体现了意识的意向性,因为意向性就是面对…的在场。意识不能不面对什么而存在(它的结构就是面对自我和世界在场),而现在就是自为面对自在的在场,它是自为的本体论结构。所以“存在先于本质”,就是说自为先显现、先在场,然后才具有什么本质。

萨特说现在不存在,我是这样理解的:

现在是自为意向性的表现,而意向性是以否定支撑自己的。意向性是面对…在场,它面对的东西就是非它所是的东西,即对它所面对的东西的否定,所以现在就是这种否定,所以现在就是对自为所面对的东西(在场)的否定,所以现在永远在逃遁。现在不是其所是(自在的过去),也不是其所不是(超越的将来),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,我们不能把现在等同于瞬间,瞬间是一个时刻,一个实显,一种物化,而现在是虚无。现在这个虚无将过去和将来分割开来。

既然现在是向着…的逃遁(超越),那它是向着什么逃遁呢?当然是向着它(自为)所面对什么在场的东西逃遁。我们前面总结过,自为面对自我和世界在场,所以自我和世界就是现在所要逃遁的东西,也是萨特在导言里所说的整体(完美的存在,所有的“可能”),所以这也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萨特说“我就是世界”。

这种“可能”就是将来,将来体现了人的创造力和自由,前面提到过的焦虑就是这种面对将来而不是将来的焦虑,将来不可能最终实现,它只能不断被超越,被实现,被变成过去。

过去是固化的自在,将来永远不会实现,所以最重要的现在,现在是对将来的虚无,它在瞬间的实显中变成了虚无。

评论

热度(14)